
比拼夕夕还狠科云汇,到底是怎么做到的?

手机屏幕上,“闪电抢票”“成功率提升90%”的广告语不断跳动。
你心里明知这可能是个坑,手指却还是不自觉地点击了付费按钮。
这样的场景,在每个节假日来临前,都会在数百万旅客的手机上重复上演。

“我试了五个抢票软件,全都买了加速包,结果还是没买到票。”
每逢国庆、春节这样的出行高峰,总有许多旅客面对“一票难求”的局面,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在第三方抢票平台的“加速服务”上。
最近,有关部门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,彻底揭开了这些“抢票服务”的真相。
调查显示,接近九成的受访者都曾使用过第三方抢票平台,但认为抢票成功率确实很高的人还不到十分之一。
更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直言不讳地表示,他们对所谓的“加速效果”持怀疑态度。

调查人员在购买几条热门线路车票时发现,铁路官方购票平台12306的候补速度反而最快。
一些花了高价购买加速包服务的第三方平台,从头到尾都没能成功抢到票。
这个结果让人不禁要问:我们花的那些“加速费”,究竟加速了什么?
铁路部门早已多次声明,从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平台销售火车票。

这意味着,火车票的唯一正规销售渠道就是铁路官方平台,其他平台的抢票服务本身就可能存在问题。
既然不能真正加速,为什么“加速包”的生意还能如此红火?
说到底,这是一门精准捕捉并利用消费者焦虑情绪的生意。

调查数据显示,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自己“偶尔会在高峰期购买”加速包,但近四成的受访者心里都清楚,这些加速包的效果很值得怀疑。
即便如此,他们仍然会因为担心买不到票而选择付费。
还有近两成的受访者对这些加速包感到反感,认为平台是在“故意制造抢票焦虑”,甚至怀疑平台“对不付费的用户故意限速”。

这些第三方平台太懂得利用用户“怕错过”的心理了。
它们把那些需要额外付费的“极速抢票”按钮做得特别显眼科云汇,而普通的免费抢票选项则被安排在不起眼的角落。
有些平台甚至把按钮设计得特别容易误点,故意引导消费者不小心选择付费服务。
不少平台把加速包、会员服务、保险等附加项目设置成默认勾选状态,或者把勾选框放在很隐蔽的位置,提示文字也写得模棱两可。
这就导致很多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“被选择了”付费服务。
数据显示,“默认勾选额外付费服务”在“信息不透明”问题中占比接近一半,位居首位。

有体验者反映,在某抢票平台购票时,原本只选择了39元的“多专人帮抢”服务,预计总支付金额是596元。
但在进入支付页面后,却发现需要支付626元,多出了30元。仔细查看订单明细才发现,系统自动添加了30元的“抢票券”服务。

但是按钮上标注的40元加速包与实际扣费的30元完全对不上。
当体验者向客服询问时,客服人员自己也解释不清楚这个价格差异。
面对质疑,各家平台的回应都显得含糊其辞。
某旅行平台的客服回应称,助力包是平台提供的专属服务器资源,只能提高抢票速度,不能保证一定抢票成功。
另外两家平台的客服则表示,用户购买加速服务后,平台会通过系统协助用户抢票。
还有平台客服声称,加速包能提高成功率,但具体效果无法预测。

12306官方客服对此明确表示,铁路官方购票平台不提供任何加速抢票服务,所有的候补订单都是按照提交的先后顺序进行配票。
虽然12306没有授权给任何第三方平台,但也难以阻止这些平台通过注册大量个人账号的方式来批量抢票。

铁路12306的相关技术人员曾公开表示,“第三方平台无论加不加钱,效果都差不多”,并建议旅客在没有票的情况下,应该第一时间在12306平台提交候补订单。
关键是,使用第三方抢票平台还可能带来个人信息安全风险。
问卷调查显示,超过40%的受访者担心在抢票过程中个人信息会泄露。
第三方抢票平台为了完成购票流程,需要收集用户的身份证号码、手机号码、银行卡信息等敏感数据。
然而在用户隐私保护方面,这些平台的表现却难以让人放心。
不少网友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:自己明明没有买票,却发现12306账户里出现了陌生人的购票信息,而且这些信息还无法删除。
这很可能是因为第三方抢票平台利用收集到的12306账户信息为其他人抢票造成的。
只是单纯抢票还好,如果这些重要信息被用在别的地方,后果真是不堪设想。

近年来,铁路部门持续升级12306平台的安全防护措施,从根本上防范旅客个人信息被滥用的风险。
同时,平台推出的免费候补功能,实实在在地提高了旅客的购票成功率。

那么,作为普通旅客,该如何避免被“加速包”迷惑呢?
消费者应该优先选择12306官方渠道的候补购票功能。
12306系统严格按照提交顺序配票,整个过程公平透明,不需要任何额外费用。
如果确实需要使用第三方平台,一定要仔细阅读服务协议,避免被花哨的界面设计误导,谨慎考虑是否真的需要购买加速包服务。
法律专业人士指出,如果“加速包”名不副实,就可能涉嫌虚假宣传甚至欺诈。
如今,当各个平台的“加速包”广告再次弹出时,你是否还会毫不犹豫地点击?
看看12306官方的候补名单,那里没有炫目的广告,没有诱人的承诺,只有按先来后到顺序排队的旅客,而铁路部门的统计显示,恰恰是这些选择免费候补的人,最容易如愿拿到他们需要的车票。
参考资料
1.中国网:《揭“搶票服務”虛偽面紗 購票認準官方渠道》
2.扬子晚报:《用加速包“抢”火车票,真的有用吗?》
3.太平洋电脑网:《多家平台回应抢票加速包质疑 12306称无法提供加速服务》
4.中国青年报:《抢票“加速包”,收割了什么焦虑?丨媒体札记》
5.中国网:《揭“抢票服务”虚伪面纱 购票认准官方渠道》
(小可 老A)
卓信宝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